首页 >黄埔英烈与抗日战争

【黄埔英烈与抗日战争】第1期:抗日战争中国战死沙场的第一位将军——滕久寿*





发布时间: 2025-04-14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已散,精神永存。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有一种精神璀璨耀眼,包括黄埔师生在内的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不朽历史篇章。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得到了凝结和升华。精神的弘扬,离不开记忆的传承,赵尚志、左权、戴安澜等黄埔英烈的故事口口相传,抗战精神、黄埔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即日起,浦江和声微信公众号推出“黄埔英烈与抗日战争”专栏,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崇尚英雄,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

滕久寿(1899-1932),字祺之,1899年生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今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滕久寿是家里第三子,“少雄武,有节概”,“常以精忠报国自励”。

1917年,滕久寿在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炮兵科学习,课程包括战术学、交通学、地形学、兵器学及典范令。1919年毕业后,先后在黔军中任多个要职。1926年,他所在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同年开始北伐。不久,滕久寿被调到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当教官,先后担任潮州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第17军第2师参谋长等职。1928年初,滕久寿任第10军第 29师上校参谋长,协助师长陈克逊在江宁整顿部队。1928年3月第10军被编入第1集团军第1军团,他再次参加北伐。北伐胜利后第29师缩编为第10师第29旅第57团,他也随之降任该团中校副团长,仍行使参谋长的职权。滕久寿为人正直,但凡遇到不平的事总会仗义执言,因此深受下属爱戴。在军中担任要职后,滕久寿身边有些同僚以权谋私,而他却不为所动。他曾说道:“作为一名军人,其使命就是保家卫国,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沾。”

潮州分校校门

1932年1月28日,滕久寿在淞沪抗战中暂代要塞司令职务。2月4日凌晨一时左右,他命炮台向敌舰瞄准射击,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中,他被日军弹片击中左膀,血流如注。随身护兵请他暂时退避。他却高喊:“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语音未落,其右腋又被敌弹击中,碎片斩断了他的右手。紧接着,又一枚弹片直接穿透了他的胸腹,滕久寿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吴淞炮台巨炮

滕久寿牺牲后,炮台的炮兵将他的遗体用棉絮包裹,就地掩埋。3月中旬,普善山庄蓝十字会来到埋葬滕久寿的地方,找到他的遗体,将灵柩用轮船运到上海,安葬在霍必蓝路永安公墓,由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为主任委员的治丧委员会经办丧事。国民政府追任他为吴淞区要塞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滕久寿殉难后,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亲自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表彰他的功勋。上海《新闻报》《申报》《时事新报》都报道了滕久寿的英勇事迹。宋庆龄也发表演说,赞扬第19路军和滕久寿奋勇抗敌的爱国精神。大夏大学教授王遽常出于爱国热忱,特意收集资料,为滕久寿撰写了《滕将军传》。

1984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滕久寿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滕久寿正式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引自团结出版社:《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

(综合《抗战英烈谱》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