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黄埔情缘

【我的黄埔情缘】百年黄埔情的传承——忆父亲引导我参加黄埔组织的点滴往事





发布时间: 2024-06-25 作者: 黄国庆

【编者按】

今年,适逢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为进一步从统战百年的历史维度和黄埔百年的实践角度,宣传阐释好黄埔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会1月起开展了“我的黄埔情缘”征文活动,陆续收到热心读者的来稿,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即日起浦江和声微信公众号推出“我的黄埔情缘”专栏,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回忆,重温峥嵘岁月,品读黄埔先辈为民族独立、国家建设、统战事业而奋斗的动人故事,从中感悟浓醇深厚的家国情怀,汲取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人物简介

黄国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

父亲黄健吾:黄埔军校第四分校17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原理事

 

站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的历史节点,回顾我的父亲黄健吾——一位黄埔学子的足迹。我心怀崇敬,他的青春与黄埔军校的历史紧密相连,他的故事,是黄埔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份情感的交织,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黄埔精神都将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为了革命志向,他毅然决定报考黄埔军校。1939年,年仅16岁的父亲背井离乡,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步科。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经历了三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熏陶,深受孙中山先生伟大革命思想的感染,铸就了他毕生对“爱国、革命”的坚定信仰。

毕业后,父亲即奔赴抗日战场,在江西南城、赣江前线与日军激战。他历任第三战区25军40师司令部少尉见习参谋、中尉参谋,承担了师部阵中日记、行军测图、敌我兵力驻地和作战要图的绘制工作。面对敌人的炮火,他毫不畏惧,沉着地指挥调动炮火,向侵略者发起反击,为冲锋的部队扫除障碍。每一次战斗,他都目睹了无数战友倒在血泊中,经历了数不清的血色黎明和黄昏。“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激励着他奋勇作战。

1949年5月,黎明的曙光已经升起,毕生追求光明的父亲,婉拒了上司的规劝,毅然决定留在上海。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新中国的建立后,父亲见证了国家从落后走向强大的蜕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父亲这样的黄埔老兵提供了新的舞台。1984年,在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随后不久,父亲也加入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曾担任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和杨浦区工委会副主委、主委,杨浦区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44件,大部分被采纳。他以黄埔精神为纽带,积极联络海内外黄埔同学,接待了包括台湾退役上将连行健等在内的多位黄埔校友,与各地黄埔同学保持着密切的通信往来。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和黄埔精神的内涵。父亲经常告诉我黄埔精神就是“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人民”。今天,为了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许多黄埔前辈满腔热忱投身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中,靠的依然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这种坚守和执着深深感染着我。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积极参加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特别是父亲在重要会议上的发言都让我感受到黄埔精神的力量,坚定了我继承和发扬这份精神的决心。作为黄埔后代,我深感肩负的历史使命,立志以父亲为榜样,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同时,黄埔组织的温暖和前辈们的无私奉献也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黄埔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5年,父亲荣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我与他共享这份荣誉。2019年,我陪同父亲接受采访,记录他的抗战经历。2023年,我荣幸地成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这是我人生的新起点。黄埔精神不仅激励了无数先辈,也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它是一种传承、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黄埔情怀,世代相传。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份情感的重量。黄埔军校的校训和父亲的教诲,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将铭记他的教诲,传承黄埔精神,为祖国的明天不懈努力,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我坚信,黄埔精神能够激发我们每个人的潜能,让我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黄埔后代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