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图片展】毛泽东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05

7月23日,烽火岁月 初心如炬——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图片展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三楼临展厅开幕。观众的参观热情如同七八月份的天气,“热度”不减。展陈中有一段关于毛泽东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的内容常常吸引观众驻足,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负责招考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随后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议决在上海建立执行部,“管辖苏、浙、皖、赣四省党部外,并鄂、川、湘、黔之党务亦须兼顾”。

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到会代表亲笔签名,其中有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亲笔签名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貌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产物,上海执行部的工作引起了国共两党的高度重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胡汉民、于右任等人被派往上海执行部任职,中共方面也挑选精兵强将进入上海执行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工作。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罗章龙、沈泽民、王荷波、向警予等中共党员开始担负起执行部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作为上海执行部办公地点的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一时人杰纷至、精英荟萃,被当时上海社会传称为“国共群英会”。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人员在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寓所花园合影(三排左二为毛泽东)

1924年3月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人员的薪资册。其中,标明毛泽东的薪资为120元

1924年2月,毛泽东来到上海,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代理主任等职。上海执行部各部的工作,除实际工作很少的调查部外,都由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等共产党人负责。在此期间,他参与了黄埔军校在沪招生工作。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到:“我还曾经在上海为黄埔招过一期学生,地址是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2-123页

关于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一事,有以下几条史料加以体现:

据《张隐韬烈士日记》记载,1924年3月14日,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接待中共北方组织派遣来沪报考黄埔军校的张隐韬、杨其纲等人,告知对方:“已考过一次,你们来迟,须暂待两日,听本部的通知。”

黄埔军校一期生郭一予在《毛泽东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一文中提到:

我们到了上海后,由陈作为、赵自选两同志和我等将湖南党考取的军校一期学生公函和名单一起交给了毛委员,并请他照顾。毛委员当即告诉我们:“这次复试考生人数很多,很认真,凭考试成绩取录,你们赶快准备功课复试。”

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黄埔一期生黄维曾撰文回忆说:“当时我与方志敏大哥、同乡桂永清等来到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考,接待我们的便是年轻的毛泽东主席,这么说来,我算是很早就认识主席了。”

 

推荐英才

在上海执行部任职时,关于黄埔军校招考学生的问题,毛泽东坚持主张:革命军队是实现革命理论的先锋,多选派党团员或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在负责招生工作时,毛泽东更是身体力行,努力践行自己的主张。在统筹协调复试工作的同时,留心物色可造之才,积极为军校保举推荐具备“红色基因”的优秀考生。

蒋先云填写的“陆军军官学校详细调查表”

《陆军军官学校学生详细调查表》是黄埔一期生当年入学之际由个人亲笔填写的基本情况简历表格。查看表格中“入校介绍人”一栏可以发现,蒋先云、李汉藩、伍文生、赵枏、张际春、李焜这六位考生填写的入校介绍人都是毛泽东。

左起:蒋先云烈士、李汉藩烈士、伍文生烈士、张际春烈士

事实上,黄埔军校一期招生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增强自身力量,希望派中共党员干部报考军校,前去学习军事。1924年3、4月份,广州共青团组织就发出了选送革命青年投考军校的指示:“现在国民党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地方拟派三、四同志赴考,来预备将来干军人运动。”上海执行部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充分贯彻组织意图,积极响应号召,在军校招生中不遗余力地推荐具备“红色基因”的考生,选送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考生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表为毛泽东推荐的6名学生的主要事迹

 

高度评价

毛泽东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建设,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人民解放军,均鲜明地受到了黄埔军校的影响,应被视作是在黄埔军校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1936年,中共创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初时称“红大”),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并且富有深意地提及“继承黄埔精神”。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但到现在它的革命任务远未完成,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成为主导力量。”

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又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称:“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