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1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和同学亲属骨干,赴湖北武汉开展“寻迹黄埔百年初心 汇聚共同奋进力量”参观见学活动,寻访黄埔先辈的革命足迹,实地感悟“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新时代同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汇聚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会员 连秋菊
通过全程参观和近距离接触历史遗迹和文物,我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让我对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身为黄埔后人,儿时常常听祖母讲当年祖父在武汉英勇抗日的事迹,舍家为国的黄埔精神永驻我心。黄埔百年初心,承载着为国家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奋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黄埔军校,各期学员们不忘初心,筑牢信念,锻炼意志,为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作为黄埔后人,我们仍要以“黄埔精神”为指引,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携手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会员 白云峰
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中共五大会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辛亥革命博物院等,亲见各种详尽资料图片、武昌起义还原场景,加深了对当时形势理解,更让书本中的历史人物在我的头脑中立刻鲜活起来。我不禁感慨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驱艰苦奋斗的成果,是无数黄埔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保卫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武桥重工集团的参观,让我们深深震撼。我们一无所有,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学习探索,到现在创新技术已经引领世界。一台台先进大型设备,承接各大洲项目,服务全世界。武汉大学校史馆内,展示了学校取得的一项又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我感到由衷的自豪骄傲。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再不是那任列强欺侮的时代。在民族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继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更需要我们各行各业齐努力、齐创新。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更好地保卫我们的祖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科研素质,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员 苏文
通过这次赴武汉参观见学,让我对中共五大的历史意义、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发展历程、武昌起义对辛亥革命的推动、宋庆龄在汉口7个月的生活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解,并对武汉大学悠久的校史和杰出的人物、武桥重工丰硕的建设成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
近代中国人民在推翻封建统治、打倒帝国列强,建立民主共和、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付出了多少英雄鲜血,才换来了如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让我们后辈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及黄埔会员,首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有坚定的民族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要有传承好黄埔精神的责任感。要多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两岸的民间交流,讲好自己和身边人的黄埔故事,以黄埔精神为纽带促进两岸人民的情感交流。
同时我作为一名国企的在职员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为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会员 邬霄勇
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汉,开展参观见学活动,收获满满。当再一次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参观时,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五名少先队员组成的小小讲解团,用生动的语言,动情地讲述了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全体黄埔师生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挽救民族于危亡,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同时,从小小讲解员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黄埔精神正在代代相传,这才是对黄埔百年最好的纪念。
当前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极力勾连外部势力,制造两岸对立对抗,日益把台湾推向危险深渊,作为一名黄埔后代,我们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继续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持续扩大朋友圈、集聚反“独”促统的力量,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员 周莹
武汉参观见学之行,所到之处,眼观耳闻,处处都能振奋学员之精神。在参观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时,我深切感受到,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黄埔军校的爱国志士们无私无我,英勇奋斗的过程,让我们对黄埔精神的理解有了更为宽广、深邃的认识。
重温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跟随着黄埔精神的血脉传承,回顾革命志士的风采,振奋着我们这一代人砥砺前行,立足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事创业,不畏困难,不畏险阻,勇于担当使命的力量指引。
武桥重工集团科技馆展示的主要是桥梁工程装备等桥梁和建筑工程钢结构的研发成果。武桥重工的负责人也是一名黄埔后代,他带领团队用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扬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展示出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这是我们一代的崛起,科技的崛起,中国现代化力量的崛起!我为如此精妙的科技创新感到自豪,更为各行各业充分体现祖辈父辈们延续至今的黄埔精神而感到骄傲!
会员 徐沛琪
千山隐绿意,武汉抱小满。从有序的参观、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中,我们一步步贴近革命历史、试着感受先辈们振兴中华、成就新中国的的坚韧决心和力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昌起义时期,我的曾外祖父程潜南下参加革命,与黄兴一起,参与指挥战斗。他们二人都是湖南籍、都是革命同志会、同盟会成员,不仅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还是儿女亲家。
绿荫掩映处,曲径独徘徊。参观武汉大学校史陈列馆,攀上樱顶的那一刻,真的感觉到生生不息、奋进传承的重要。正如黄埔精神的核心:爱国和革命,放眼于今夕,对于黄埔后代而言,则是爱国和强国。从小我做起,上进律己。
在看完介绍宋庆龄女士的短片后,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这位伟大的女性为了心中那一抹不灭的精神力量,可以竭尽自己所能地去努力争取去达到心中的理想愿景。娇小的身躯里住着一头无畏的狮子。在给宋庆龄女士献电子鲜花时,想起那句话“好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使人鼓舞,永远使人感到她的存在。”
见学是短暂、丰富,深刻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会被铭记,吾辈当不负韶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会员 蔡世俊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武汉的参观见学。沿着历史的脉络,让我深刻认识到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埔军校不仅是军事教育的典范,更是国共合作的象征,其培养的无数革命英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次见学之旅,不仅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院、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中共五大会址等相关纪念馆,这里详细展示了革命战争期间,黄埔军校的学员们在前线英勇作战的历史。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黄埔学子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光辉的革命篇章。我特别感受到,当年在武汉设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对推动北伐战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军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这些黄埔革命前辈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无畏精神和卓越领导力,至今让人感佩不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黄埔军校对于两岸黄埔后人,即是纽带亦是情怀。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尽己之力发扬黄埔精神,擦亮“黄埔军校”这块金字招牌,团结广大台湾及海外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