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走进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图片展】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7-16

烽火岁月 初心如炬——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图片展于2024年7月23日至10月20日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三楼临展厅成功举办,共计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其中学生参观人数约占三分之一,成为暑期青少年打卡的热门选项之一。为进一步推进“黄埔精神·青年传承”计划,放大图片展溢出效应,我会启动了黄埔精神进校园: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图片展巡展,第一站走进华东理工大学,目前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展出。展陈中关于“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引发观众驻足仔细观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黄埔军校开展政治教育的。

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是黄埔军校最显著的办学特色,这也是黄埔军校区别于以往旧式军校的重要标志。黄埔军校开政治教育之先河,这一举措被视为创造革命军的灵魂和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人在黄埔任教

黄埔军校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共产党人负责,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熊雄等共产党人都对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共产党人主持下的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使黄埔军校成为一所真正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图为第二期时政治部职员合影

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为戴季陶,他在黄埔讲过零星几课。1924年6月19日,也就是开学典礼举行后的第三天,即已弃职离校。继戴而任政治部主任的邵元冲,在第一期讲授“各国革命史”,在黄埔军校工作两个月左右(1924年6月至8月)。戴、邵之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要由共产党员主持。1924年11月,刚从欧洲归国不久、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的周恩来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始建立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开设了大量的政治课程,并加强对军校学生的政治教育,指导校军教导团的政治工作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对军校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如果说周恩来开创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那么共产党人熊雄则是更进一步健全政治部的工作。熊雄是黄埔军校所有政治部主任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一年零三个月,任职期间,他进一步完善政治部组织机构,促进了政治工作的蓬勃发展。

熊雄

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政治部组织机构的变化,开设了俱乐部、图书馆等,说明在周恩来、熊雄等共产党人的主持下,政治部机构日益完善,使革命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

此外,1925年9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抵达上海。经陈独秀谈话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兼政治部秘书,进一步充实了政治教育的工作力量。

聂荣臻

在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步步深入,在黄埔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曾在黄埔任教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有恽代英、张申府、卜世畸、包惠僧、鲁易、萧楚女、陈奇涵、孙炳文、高语罕、施存统、阳翰笙、胡允恭、钟复光等。

二、政治教育形式

黄埔军校时期的政治教育紧扣时代脉搏,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利用丰富独特的教育内容培育新型革命军队和革命军人。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军校各期学员在校时间不尽相同,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教育的精神主旨都是一致的,即以教授基本的革命知识和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在政治教育的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方式。开设了政治课程,最多的时候有26门,包括《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等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设置了政治问答箱(学生可以将问题投入问答箱里,每周一开箱,由主任、教官统一解答,学生问“我们救护人民的职责是怎样的呢”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问答的内容很简单,但折射的革命道理却很深刻)。

政治问答卷

政治讨论会题目

同时还有政治讨论会、政治演讲等等,当时毛泽东、鲁迅、刘少奇等人都给学生做过演讲,鲁迅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邀请他时,他说:革命需要我去我就去,他演讲的题目是《革命时代底文学》。一座小小的黄埔岛,汇集了当时最前卫的思想,丰富了黄埔学生的精神世界。

鲁迅到黄埔军校演讲的《革命时代底文学》

政治部还印刷了一些报纸杂志以扩大宣传,其中《黄埔日刊》是发行的历史最久、区域最广、发行量最多的机关报。

《黄埔日刊》

《黄埔日刊》的知名主编有安体诚、洪剑雄、宋云彬。1926年9月23日,安体诚在《黄埔日刊》发表了《什么是黄埔精神》一文,首次阐述了“黄埔精神”的内涵,指出:

“一个团体,一种组织,只要它能继续存在而成为一种势力,必定具有也必定形成一种特殊精神;能使它的正当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扬与光大。这种团体必定是能完成其使命而创造出无限之价值的。这团体精神的具有与形成,发扬与光大,其可能性,当然要受历史和环境的支配,同时也必然要靠各分子之人为的努力而进展!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中国已形成一种势力,已成为中国革命工作上很有关系的一个组织了。这其中有它的特殊精神存在,已是本校和留意本校的人人都能感到而承认的了。它的精神,有以名之,名之曰‘黄埔精神’!……总结黄埔学校这历史的和客观的特殊性质,我们现在就可以说:黄埔精神,是坚信并实行总理所定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军人的精神!”

安体诚

为丰富政治教育的形式,使其更深入人心,1925年1月,在周恩来的推动和领导下,军校还成立了血花剧社,排演话剧,用艺术的形式宣传革命。“血花剧社”的名字是源于廖仲恺的对联“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恽代英、萧楚女、鲁易、李之龙、陈赓、蒋先云等共产党员都曾领导、参与过血花剧社的演出。血花剧社还走出学校,扩大影响力。

黄埔军校血花剧社在武昌首义公园演出

为了让更多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接受政治教育,政治部还通过出版《革命画报》、绘制革命宣传画等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革命画报》“二七特刊”

黄埔军校政治部绘制的革命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