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讲述情缘 品读初心

徐向前与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浦江和声 作者:沪埔

  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黄埔精神,坚守爱国初心,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苦难与辉煌交织的百年奋斗史,从党史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行的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凝聚起爱国奉献的强大力量,浦江和声微信公众号近期推出“讲述情缘品读初心”――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主题专栏。

  1924年,在黑暗中求索的徐向前终于探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来――成为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在革命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期,徐向前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一个月入伍教育,六个月正式教育。七个月的学习,为徐向前后来在海陆丰、鄂豫皖、川陕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军事才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01、报考黄埔军校

  1924年1月,徐向前告别父母,冒着风雪严寒,重返太原,谋求职业。走投无路的他,心情郁闷,时常踯躅街头。幸好他哥哥在太原工作,东奔西走后为他找到了一个阳曲县小学教师的补缺。他正要去上任,又听说广州的国民政府要办军官学校,在上海招生。他哥哥认识一位姓郭的教官,答应保举他去应试,他即下定决心报考军校。随后,他又悄悄联系了几个同乡,一同去上海报考。

  黄埔军校招生是全国范围的,各省均分配了名额,上海考区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点。国民革命政府设有办事处,负责招收北方的学生。2月间,他和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等乘车赴上海。黄埔军校招生的具体简章,他们到上海后才第一次见到。

(黄埔军校招生启事)

  应考的条件和手续较为严格,规定了许多条,政治思想上要“了解国民革命须迅速完成之必要”“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学历上要“旧制中学毕业”或相当程 度之中学毕业等。既有笔试,又有口试。笔试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则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及个人志趣、品格、判断力等。

  3月中旬,他们在环龙路1号进行了初考。初试比较容易,这一关他们顺利通过。接着招生委员会给每人发了一点路费,大概是十多块钱,要他们到广州参加复试。他们从上海乘火轮去广州,心潮像海浪般地起伏不平,兴奋、担心、期待交织在一起。他们未来的命运,似乎也像大海那样,广阔无垠而又深不可测。

  在广州,他们下榻兴湖旅馆,准备复试。这里革命气氛很浓,同太原、上海迥若两个世界。大街小巷里充满着革命标语,《广州国民报》天天刊登革命活动的消息,积极宣传三民主义。复试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进行,政治试题不难,加上考试之前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文章,记了些术语,考的结果不错,作文也可以,数学 因为没基础,几乎交了白卷。复试结束后,他们每天心神不宁地等着结果。一天,忽然来了通知,想不到山西的十几个同乡全部被录取。

  02、紧张的学习和战斗生活

  5月初,他们踏上了四面环水的黄埔岛,开始了军校生活。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号军舰来到岛上,先巡视了学堂和宿舍,又进大礼堂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孙中山在讲话中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 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这篇开学演说,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和触动。

  黄埔军校第1期录取了470人,开始是四个队,徐向前在第一队。后来湖南讲武堂合并过来,又编了第五、六队。

  他们一个队140多人,分为九个班,来自各省的人都有。学校的课程很多,每天排的很满。政治教育是以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课程包括《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各国革命史》《苏联研究》等。《三民主义》一书被列为政治教育的首要课程。军校训令中还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均可阅读。校刊《黄埔潮》《黄埔月刊》上的文章,也反映各种不同的政治见解。

(黄埔军校出版的刊物《黄埔潮》)

  这些课程和书刊,使徐向前对新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军事课主要是讲典范论和四大教程。如《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另外还设有《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图》。总之,从单兵动作到排连营在行军、宿营、战斗中的联络和协同,都依次循序实施。教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来的,这是少数;二是保定军官学校出来的,这是多数。有时,苏联顾问也给学生讲课和示范。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训练)

  每天的训练和生活很严格、紧张。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服,打绑腿,紧急集合三分钟;出操回来赶紧跑厕所;吃饭限定十分钟,得狼吞虎咽;接着是上课,课后又出操;晚上是自习。

(第一期学生在进行单兵训练)

  第1期开学不久,8月,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9月上旬,他们第一队作为孙中山的卫队抵达韶关,任务是放哨、警卫。“双十节”那天,孙中山在韶关飞机场举行了阅兵式,受阅部队除樊钟秀部、吴铁城部,还有黄埔军校的学生。就在这天,广州城内发生了商团叛乱。广州商团军是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一支买办武装,与东江军阀陈炯明相勾结,趁孙中山和黄埔大部力量东出韶关之际,公开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府,胁迫孙中山下台。一时广州形势十分紧张,黄埔军校的师生又奉命回师广州,参加平叛。

  1925年2月,黄埔军校学生参加了第一次东征。

(黄埔军校学生军出发东征)

  这时徐向前已毕业,在入伍生第3期当排长。东征军兵分几路,向敌进击,打遍了东江,直捣汕头。作战中,黄埔学生军与粤军许崇智部担任右翼作战任务(左翼是滇军杨希闵部)。黄埔的学生人人奋战、个个争先,又大显军威。当时,同学中有一个口号:“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每天高唱着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战场上,不少学生英勇献身。东征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终于打垮了反动军阀陈炯明的三万多人,迫使其率残兵败 将逃往福建。5月下旬,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将部队拉回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又回师广州平叛,全歼叛敌两万余人,收复了广州。所以说,黄埔军校学生是在学习中斗争,在斗争中学习。正如当时有些人所说,第1期500人,多是热血青年,是从艰难和困苦中奋斗出来的。这些学生和学校中的教导团,是东征作战和国民革命军的建军骨干,没有黄埔的力量,就没有东征的胜利,没有国民革命军。

  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不少人是中国共产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翼青年,有些还是党团员。开学之后不久,“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成立,即积极领导进步青年开展斗争,反击右派分子。以共产党员蒋先云为代表的进步学生,发起了筹备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总章)

  这个联合会,于1925年1月正式宣告成立。当时徐向前和一些同学都是筹备“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积极分子,一队的同学大多是该会的正式成员。

  蒋先云和徐向前经常交谈,是他的良师益友。在黄埔军校,他们紧紧团结在以蒋先云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旗帜下,不断地与国民党的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作斗争。“青年军人联合会”虽然最后被迫解散,但它的影响扩展到滇、桂、湘军及所设的军官学校,会员曾发展到2000多人。它所传播的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为广大的青年军人所憧憬。黄埔军校第1期的一些同学,之所以能成为共产党员是与“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影响分不开的。后来,仅在鄂豫皖革 命根据地和徐向前一起工作的,就有陈赓、蔡申熙、许继慎、吴展等,另外,为人们所熟知的李之龙、左权、王尔琢、宣侠父、周士第等,也是黄埔1期的。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合影)

  1925年3月20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包括徐向前在内的黄埔学生是在东征的路上,从油印的蓝色小报上得知这一消息,极为震惊和悲痛。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就愈加肆无忌惮地控制黄埔。黄埔军校逐步变成了蒋介石培植个人势力的工具。不久,徐向前即被调离黄埔,去河南冯玉祥部国民第二军工作。

  03、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1926年,北方是军阀之间时而混战时而联合的场面,南方是国共两党又合作又斗争的场面,报纸上的消息一天一个样,甚至相互矛盾。有人劝徐向前在北方的军阀部队里干,他婉言谢绝了。经天津到上海后,听说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攻占了武汉,使他更加坚定了去找革命队伍的决心。11月底,徐向前从上海乘 船到达武汉,见到了北伐军中的黄埔同学。经同学介绍,他先去南湖学兵团当指导员,不久又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

  武汉军校名声很大,号称“第二黄埔”。它是由黄埔军校政治科迁来组成的,办的是黄埔第6期,全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址在两湖书院。校部设校务委员会,负责人为邓演达、谭延�、恽代英、徐谦等。政治总教官恽代英,教官有施存统、肖楚女等,总队长是杨树松。这所军校有不少老师和学生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军校又是在北伐战争的胜利高潮中成立的,直接担负着为革命战争培养军政干部的任务,因而革命性、战斗性、纪律性相当强,真正继承和发 扬了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著名的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军校学生是积极参加者,发挥了重要战斗作用。

  武汉军校时期,是徐向前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民主主义思想向共产主义思想转变的关头。常来常往的一些共产党员,给了他很大启示和帮助。他们大都是黄埔同学或山西老乡,又是活跃分子,如樊炳星、杨德魁、吴展、李楚白、贺昌、程子华等,他们常聚在一起聚谈。樊炳星是黄埔4期的学生,学经济科的。杨德魁是黄埔第3期毕业生,武汉工人纠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楚白在他们队里当司务长。吴展任过黄埔军校警卫营长,在武汉军校当队长。贺昌很早就加入共产党,当时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山西离石人。每到发薪后,他们就聚在一起。聚会时,每个人都谈理想和志向,谈对人生和时局的看法,谈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兴之所致,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得耳红面赤。徐向前不太爱讲话,听得多,说得少,但是交谈和辩论,却使他受益匪浅,原来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步得到了澄清。

  为了系统地了解共产主义,确定自己一生的奋斗道路,他还搜集和阅读了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白天工作特别忙,就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像列宁的《二月革命》《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李季的《通俗资本论》以及《社会进化论》和其他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小册子,他都如饥似渴地读来读去。经过两三个月的思索、比较、学习和同志的帮助,他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决心走共产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事业。

  徐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蒋介石正磨刀霍霍,准备发动反革命政变。武汉的形势也日趋紧张,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正在积极“限共”,为下一步“反共”制造舆论。5月,原武汉国民政府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公开叛变,联合四川军阀杨森,进攻武汉。为粉碎夏斗寅、杨森的进攻,由武汉军校、南湖学兵团及武昌农讲所的师生组成的“中央独立师”,配合主力部队出城击敌,归叶挺统一指挥,他们边行军,边教练作战动作。六七月间,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勾结愈来愈露骨、愈紧密。为保存革命力量,应付突然事变,党组织决定派一部分党员去张发奎的二方面军工作。在此之前,组织上已将徐向前调出武汉军校,等待分配。

  (综合《徐向前回忆录》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