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讲述情缘 品读初心

叶剑英与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浦江和声 作者:沪埔

  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黄埔精神,坚守爱国初心,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苦难与辉煌交织的百年奋斗史,从党史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行的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凝聚起爱国奉献的强大力量,浦江和声微信公众号近期推出“讲述情缘品读初心”――中国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主题专栏。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

  01

  1924年1月,以改组为中心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国共联合阵线,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会后,孙中山采纳了苏联友人和共产党人提出的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的建议,着手筹备成立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叶剑英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1921年至1924年是中山先生的晚年,也是中山先生一生思想的最高峰。在建党方面,中山先生坚决排斥了右派势力,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同时,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了建军、建立根据地的工作。1922年,中山先生回到广州后,根据自己研究的苏联革命经验,以及和加伦将军在一起研究的苏联建立红军的经验之后,深深感到要实行革命非得有革命的军队不可。这支革命军不仅每一个成员要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须有革命的军事制度。所以,后来下决心创办黄埔军校,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山先生那个时期的比较完整的建军思想。”

  02

  1月24日,军校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孙中山指派蒋介石出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李济深等七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实际上蒋介石对此事并不积极,真正负责筹备工作的是孙中山得力助手、时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的廖仲恺。2月6日,军校筹备处正式成立,邓演达和王柏龄向廖仲恺推荐了时任粤军第八旅参谋长的叶剑英参加军校的筹办,廖仲恺经过慎重考察,认为叶剑英是文武兼备的将才,决定调他前来参加筹备工作。叶剑英来到广州市南堤二号军校筹备处后,邓演达、王柏龄、林振雄热情介绍了筹备处的组成和分工情况。王柏龄还特意引见叶剑英拜谒了蒋介石,蒋介石听王柏龄介绍后,对叶剑英非常欣赏,遂即分配叶剑英给王柏龄当助手,分管教授方面的事务。

  筹备处刚刚成立,千头万绪,事乱如麻,摆在叶剑英等筹办人员面前的问题一大堆。首先是选址问题。虽然最初孙中山指定在黄埔岛上办军校,但是驻扎在广东的各派军事势力都希望在自己的军事范围内选择一所学校扩充,反对重新建校。邓演达、王柏龄和叶剑英等筹备处的大多数人都是拥护孙中山主张的。叶剑英随同王柏龄、林振雄等筹备处人员到黄埔岛勘察,并将情况向蒋介石和廖仲恺报告,最后确定了黄埔岛上的军校选址。其次是招聘教职员工和招生问题,叶剑英和王柏龄、邓演达等四处奔走、发函,邀请合适的人选担任教职员。叶剑英等还拟定招生简章草案,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324名并派出人员分赴各地招生,举行入学考试等。第三是经费器材短缺, 邓演达、叶剑英等奉命奔走于粤军各军各师之间,特别是请求粤军师长李济深、张民达等人帮助,抽调下层军官主办校务,借来步枪200余支,现款数万元,以应急需。

  正当黄埔军校筹建工作紧张进行之时,蒋介石两次向孙中山请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之职,离开广州回浙江老家,还作出停办黄埔军校的决定。2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的秘书王登云来到筹备处,宣告了蒋介石关于停办军校的命令,叶剑英和在座的人听了,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邓演达、叶剑英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叶剑英责问王登云:“王秘书,筹办军校是件大事,究竟为什么停办呢?请你向蒋先生转达我们的意见,要求他将此决定转报大元帅。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不宜任意宣布停办。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使不办了,也应当说个明白才是。”这理直气壮的一番言语博得了在座同志们的赞同,纷纷起来附和。王登云一时理亏,只是说军校停办是肯定的,蒋介石已经离开广州了。停办军校、解散筹备处,弄得人心惶惶。邓演达和叶剑英去请示廖仲恺,却不巧廖仲恺去香山参加农民代表会议了。于是二人只好先回来做大家的工作,坚持照常筹办开学相关事宜。廖仲恺回来后,立刻到筹备处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带领全体筹备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筹办任务。

  03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开课,蒋介石任校长,孙中山兼任校总理,王柏龄任教授部主任,叶剑英被任命为教授部副主任。教授部主要任务是计划教育,审定教案,审编课程,征集教材,实施教授、考核等,工作任务非常繁忙。王柏龄在回忆中说“教授部,差不多做了主体,一切计划,一切行事由它推动,不但在教育上负了全责,学校全盘的行政、人事、创作,都不能御责不问。”作为副主任的叶剑英,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除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业务上。各学科、术科的课程安排、协调和联络,教学生活保障,以及课前备课、课后检查等活动,他积极参与并组织实施,学生的作息制度、活动情况等,也都要过问和安排。

图片说明:黄埔军校学生实弹射击训练

  此外,叶剑英还亲自讲授兵器学课程。兵器学涉及的数理知识比较多,深奥难懂。叶剑英为了教好这门课程,不仅认真细致地温习了自己以前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到的知识,还虚心向苏联顾问请教,把问题完全弄懂了,才去教学生。当时黄埔军校的兵器非常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叶剑英亲自到粤军第二师找张民达借了真枪实弹来辅助教学,还带着学生去广州兵器、火药制造厂、要塞炮台参观见习,到部队学习实弹射击,并结合射击的实效进行讲评。他还亲手制作并利用兵器实物模型和色彩挂图,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说明。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图片说明:黄埔军校学生劈刺术训练

  军校正式开学后,几百名学生,只有一二十名军官授课,教官人才严重不足。叶剑英除讲授兵器学课程外,还担任了劈刺课和战术教程教官,劈刺课是步兵的基本操练,这也是叶剑英的“看家本领”,他的精彩授课吸引了许多教官和学生。在战术课讲授中,叶剑英自己绘制地图和标图,与学生共同研究战斗中各兵种的行动协同,还指导学生结合现场判断地形、地物、实际应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和战术协同。黄埔军校第一期生苏文钦回忆往事时曾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过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是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叶剑英执教期间,坚持贯彻孙中山的建军思想,注重实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曾任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的韩�曾回忆说:“那时王柏龄抛头露面的多,但是在教授部里踏踏实实教学的还是副主任叶剑英,这方面实际由他负责,由他主持。”当年曾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赞叶剑英是“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04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执教时间虽然不长,但他把昔日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们,教学相长,他自己也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军事思想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了重大转折。黄埔军校是国共合办的学校,共产党组织和党员可以在学校进行合法活动,在军校第一期学生中,每个队都有党小组,蒋先云等一批共产党人,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进步同学去广州参加各种报告会,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叶剑英也经常参加这些进步活动。廖仲恺也经常组织学生到广州听孙中山的演讲,学校还时常邀请苏联顾问鲍罗廷和中国共产党人谭平山等人到军校讲课,这些课程叶剑英几乎是每课必到。他还到国光书店购买或借阅《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进行自修。这些活动和学习,使他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真理,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数不多的接触交往中,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和远大抱负,并对共产党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王柏龄回忆说:“叶剑英是我在云南讲武堂掌教时所器识的一人,他的思想确在学校里受到极大的变动。”在校期间,叶剑英第一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由于当时党内少数同志认为叶剑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不能轻易接收入党,需经长时间考验才能被吸收,所以叶剑英第一次入党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他并没有灰心,正如后来他自己的诗所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综合《叶剑英在关键时刻》《叶剑英元帅》《叶剑英传》《叶剑英风采》等整理。